1990年,女将军李贞离世,工作人员看到所剩遗物,禁不住崩溃痛哭
众所周知,新中国在1955年举行了大授衔典礼。在这次典礼中,共产生了1048位将军。但你知道吗?
在这一千多名将军中,仅有一位女性,那就是李贞。李贞的少将命令状,还是由周总理亲自颁发的。
当时周总理紧紧握着李贞的手,称她“是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”。而在之后的元帅暨授勋典礼上,李贞再次榜上有名,获得二级八一勋章、二级独立勋章、一级解放勋章。
授勋前周总理特意叮嘱摄影师,让他拍下毛主席给李贞授勋的画面,于是就有了下面这张珍贵的图片。
毛主席为李贞授勋
周总理为何如此关照李贞?是因为李贞令人叹服的作为吗?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,她曾做出了什么功绩?才能以女子之身,被授予少将军衔?今天咱们就来讲讲。
和广大被压迫的妇女一样,李贞早年的日子十分悲惨。她是湖南浏阳人,出生在1907年的正月。本是喜庆团圆的日子,可穷苦人家,哪过得上好年?
展开剩余92%即便赶上了添丁进口的喜事,家里也没什么喜庆劲儿。
只因李贞是个女孩,在那个年代,女孩都是“赔钱货”,早晚要嫁出去。
所以,对于李贞的出生,父母只觉得失望。他们期盼的是男孩,如今没能得偿所愿,自然高兴不起来。虽说不高兴,但他们也没把气撒在李贞身上,想着再生呗,也许下一个就是男孩了。
清末女孩
但生男生女这种事,哪会顺着他们的意愿发展?夫妻俩一连生了六个孩子,全都是女孩。
更糟糕的是,李贞最小的妹妹出生才两天,她们的父亲就撒手人寰了。留下母女七人,过着孤苦无依的生活。
李母一介弱女子,哪养得了这么多年幼的孩子?为了给孩子找一条出路,她把李贞送出去当童养媳了。
那一年。李贞年仅六岁。童养媳的生活是怎样的,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。除了极个别的能遇上好人家,绝大多数都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。
影视剧中的童养媳
遗憾的是,李贞没遇上好人家。从6岁起,她就处在水深火热中。起得比鸡早,每天睡得比狗晚,忙忙碌碌做家务。
其他孩子玩耍的时候,她只能干活。即便如此,李贞也经常挨打受骂,很多时候还不让吃饭。
李贞就这样熬啊熬,终于熬到了长大的时候。15岁那年,她被婆婆逼着和丈夫圆房。李贞没什么见识,也不知道如何反抗,因此只能忍受夫家的摆布。
正式结婚后,她的处境没什么改变,依旧挨打受骂、忍饥挨饿。
这样一眼看到头的日子,让李贞深深抑郁了,难道她要一直忍下去吗?一直熬到年老的时候?
影视剧中的童养媳
李贞不愿意,可她不知道如何改变,也不知道离了夫家,该怎么谋生。在这样的绝望中,李贞等来了共产党。
1926年春,大革命的浪潮涌进浏阳。得益于组织的宣传,李贞接触到了共产党,并深深为之震撼。之后,她秘密加入当地妇女协会,还有了正式名字——李贞。
新的名字也象征着新生,从这时起,李贞的命运有了巨大转变。
红军时期的李贞
加入组织后,李贞第一次感受人生的意义,工作积极性十分高涨。
由于她为人机警,总能顺利完成任务,因此上了反动政府的通缉名单。婆家知道后,吓得夜不能寐,赶紧给李贞娘家送了一纸休书,以此脱离关系。
李贞知道后,非但不难过,还恨不得大肆庆祝一番。在她看来,那个夫家真没什么留恋的,如今可算是没关系了。从此以后,她总算摆脱封建婚姻的桎梏,一身轻松了。
1927年,李贞正式入党。同年,毛泽东率部攻打浏阳,而李贞硬是凭女子之躯,加入了浏东游击队。
当时,蒋介石发动“四一二”政变,浏阳境内大量共产党人被抓被杀害。李贞见势不妙,立刻联系了几位同志,转入地下革命。
红军时期的李贞
之后浏东游击队成立,由于曾经的不凡表现,李贞被任命为游击队士兵委员长。
这时的李贞,既是游击队领导,又是队里唯一的女性。种种不便之处可想而知,但李贞不怕。哪怕条件简陋、武器落后,她依旧率领队员顽强斗争,灵活的与敌人周旋。
在生与死的战斗中,李贞经历了很多很多。而这其中,有很多事迹都值得人们津津乐道,甚至有的还被搬上了大荧幕。就如1928年秋季发生的那场战斗。
那一年秋季,游击队刚成立不久,在李贞的带领下,他们打了几场胜仗。但很快,众人就遇到了硬骨头——张家坊团防局。
年轻时的李贞
张家坊这个位置很重要,必须要掌握在自己人手里。偏偏游击队打了两次,都没能打下来。
接连攻打两次,可想张家坊的警惕心有多强。这个时候的他们,晚上都不敢睡在局里,生怕被游击队一锅端了。平时团防局的人只白天才聚在一起,晚上各自找地睡。这可就为难了,游击队想把团防局一网打尽,但白天不好行动啊。
这个时候,游击队政委张启龙,提出了作战方案。他让一队人乔装成打短工的混进街头,另一队人则组成迎亲队伍,大摇大摆的混进去。等在团防局门口汇合后,一举将敌人消灭。此计赢得所有人一致赞同,而唯一的女性李贞,自然担当起扮演新娘的重任。
影视剧图
众人开始行动了。一队人带着枪装成短工进城,另一队则吹吹打打,抬着花轿靠近了观音塘。此时的李贞,心情亦有些紧张,但更多的是坚定。
她相信,此战必胜。随着花轿落地,信号传来,李贞知道,他们等的时机来了,于是赶紧往外递枪。
剩下最后一支时,她抓起来就跳出轿子,迅速投入到激烈的战斗中。这样的变故,团防局的人自然猝不及防。随着枪声四起,周围充满了惊叫和冲杀声。
敌人一个接一个倒下了,在游击队的攻击下,他们明白大势已去,因此都各自逃命去了。此战大获全胜,游击队众人自然心情愉快。
当时就有人拿李贞和张启龙开玩笑:“李贞都坐了花轿了,干脆成亲算了。”此言一出,众人是纷纷附和。
张启龙
他们为啥这么说呢?当然是因为两人早就情投意合了。一听有人打趣,张启龙满脸通红地看向李贞。
而李贞呢,自是不好意思,头一甩,跑了。1932年,他们组织的批准下,正式结为革命夫妻。
婚后两人感情依旧,在生与死的较量中,过着温情满满的生活。然而他们身处风云莫测的民国,明天和意外,谁知道哪个会先到?
1933年,张启龙被错误的打成“AB团”份子。当时“AB团”事件闹得很凶,为了不连累李贞,他只能强忍不舍提出离婚。
红军 画
尽管李贞不同意,可迫于压力,还是被逼着离婚了。之后,李贞被调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。对张启龙的思念,也被强行压下。
革命尚未成功,她怎能拘泥于儿女私情?不管对李贞,还是张启龙来说,革命永远是最重要的。
除此之外,李贞还救过一位开国中将。当时游击队里有个叫杨梅生的队员,
不慎丢了一支枪。按照规定,失枪是要被枪毙的。但李贞希望给他戴罪立功的机会,一力保下了杨梅生。杨梅生果然够勇,逮到机会,以一己之力从敌军那夺回三支枪。
杨梅生
到了后来,杨梅生更是屡立奇功,一步步晋升为高级将领。
等到1955年大授衔时,凭借战功被授予中将军衔。不得不说,这样的经历着实传奇。而李贞这个当初保下他的人,自然也被赞慧眼识英才。如果没有李贞的力保,哪会有中将杨梅生?
如果说假扮新娘带有喜剧色彩,救下杨梅生让人啧啧称奇,接下来的事就极具悲壮情怀了。
1929年,李贞执行任务时,被敌人包围。当时李贞率领六七个队员,一度被逼到了狮子崖。
影视剧中的女红军跳崖
向后是追兵,向前是悬崖,难道要束手待毙吗?这时候,身为士兵委员长的李贞第一个走出来,说:“不能让敌人抓活的,往崖下跳!”
怀着必死的决心,李贞纵身跃下悬崖。但天不绝人路,她幸运地落在了一棵树上。虽说胃被划破受了重伤,但好歹是保住命了。
1935年,在组织的介绍下,李贞与甘泗淇结婚了。甘泗淇是湖南宁乡人,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,时任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。因为两人在一起工作过,彼此比较熟悉,所以婚后感情很不错。
李贞与甘泗淇
然而李贞怀孕时正值长征,这对一名女性来说,是极大的残忍。但李贞硬是坚持了下来,可惜有些事并不是靠意志力就能解决的。
因为营养不良,劳累过度,再加上还得孕育孩子,李贞不可避免地虚弱下来。为了给妻子换草药治病,甘泗淇将他上大学时的一支金笔卖了。
即便如此,李贞依旧早产了,还患上严重月子病,失去了生育能力。
而他们的那个孩子,也因为缺衣少食夭折了。重重打击下,夫妻俩悲痛欲绝。所幸他们经历了太多坎坷,生死都看淡了,哪会放任自己一直沉浸在悲伤中?
后来,夫妻俩收养了二十多名战友遗孤。如老红军朱早观女儿朱一普,老战友陈希云的女儿陈小妹等等。二十多个孩子,每次开饭的时候,都能坐上两三桌。这样的家庭情况,可以说是绝无仅有。
1942年李贞(左三)甘泗淇(左四)
虽说没血缘关系,但夫妻俩对孩子们视如己出,尽最大的能力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。每到休息的时间,李贞和甘泗淇就会抽出空来,带孩子们逛公园、看电影等。
因为夫妻俩用心经营,善待每一个孩子,这让他们的大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。不过要养这么多孩子,开支自然也不少。从衣食住行,到教育培养,哪一项都得不少钱。
正是因此,哪怕夫妻俩都身居要职,依旧没什么存款,过着十分清贫的日子。
虽说如此,但夫妻俩依旧不改其志。他们始终记得那些牺牲的战友,能为战友们做些事,哪怕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,他们也甘之如饴。更何况,对过惯了苦日子的夫妻俩来说,能够现世安稳就已经很不错了。
李贞、甘泗淇和孩子们
新中国成立后,李贞成为西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。李贞从一个童养媳,逐步成长到这种地步,其中所付出的汗水,着实令人钦佩。
然而安稳的日子没过几天,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。为了支援朝鲜,赶走美国侵略者,李贞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入朝部队,担任志愿军政治部秘书长。抗美援朝胜利后,李贞带着满身荣耀回了北京,出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一职。
李贞(左二)在朝鲜
1955年,在大授衔仪式上,李贞被授予少将军衔,而她的丈夫甘泗淇,则被授予上将军衔。夫妻俩都是将军,这在新中国可是绝无仅有的。
更何况两人没有子女,却还恩恩爱爱了三十年,这样的感情怎能不令人心生向往?
贺龙称他们是“两个模范干部,一对革命夫妻”,这评价可真是恰如其分。
李贞与甘泗淇
再加上两人收养了二十多名战友遗孤,不管从哪方面看,都是极为可敬的。或许正是因此,周总理才会在大授衔时对李贞多有关照,毕竟这样的女性真是世间少有。
1980年,李贞升大军区副职级。虽说待遇提高了,但李贞的日子依旧简朴。待到1990年去世时,人们清理她的遗物,发现李贞的家当称得上寒酸。
除了4枚昭示着赫赫战功的军功章和少量衣物,李贞家里仅有一台用了14年的单门冰箱,一只用了40年的行军箱,四把用了15年的藤椅,现金11000元,国库券2500元以及2根“小黄鱼”。
年老的李贞
在李贞的遗嘱中,她把存款一部分捐给北京少年宫,一部分作为特殊党费上交。
两根小黄鱼,则分别捐给自己和丈夫的家乡,用于发展当地教育。看到这里,在现场清理遗物的工作人员,禁不住崩溃痛哭,为这样的女革命家致敬!
发布于:天津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